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工作者风采 > 正文

孙国军:从大棚守望者到产业领路人

时间:2025-06-05 09:18:12

孙国军,保康县蔬菜种栽产业带头人。1995年以来,他在蔬菜产业“大舞台”,已经有31个年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 11个乡镇、100余个蔬菜专业村,他被老百姓笑称“菜田活地图”“多年如一日”,孙国军积极推广“两减一增、水肥一体和绿色防控”等先进生产技术,其中,他推广的高山避雨栽培技术,在保康县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保康县山区菜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保康县蔬菜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深耕专业技术 夯实农技推广能力基础

一是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深知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员,首先必须自己要准确掌握 实践栽培技术要领,积累丰富的种植经验。1999年,当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关镇土门村建成第一批冬 暖式大棚,并面向社会承包时,他主动放弃了在农 业局上行政班的舒适岗位,率先在示范园内承包了 两个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三年离岗创业的种菜生涯,他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为孙国军今后从事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实践理论基础。

二是坚持学习和锤炼。他挂在嘴边一句话:“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需要懂什么!”。他始终坚持做到这一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学习,自费购买农业知识书籍,订阅《长江蔬菜》等专业杂志,应用电脑新媒体等进行充电,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在这期间,他还获得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校种植专业学历,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

深入一线指导 科技护航蔬菜专业生产

多年来,他在育苗播种和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不分节假日,不管晴雨霜冻,他始终坚守在基地一线。一是以基地为家。2011年,寺坪镇庹家坪蔬菜示范基地因早春肥水过旺导致落花落果。孙国军为了找准原因,吃住在蔬菜大棚,每早晚到大棚去观察长势变化、温度和湿度,经过半个月的实地调查与精心管理,他做到对症下药,大棚蔬菜重新坐瓜挂果,为当年庹家坪村菜农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他为严把城关镇郭家庄大棚建设质量关,他顶着施工现场40多度的高温,奋战了两个月。由于郭家庄村是新蔬菜基地,当地农户缺乏种植经验。他依旧吃住在基地,手把手的教农户种植蔬菜,从种苗的挑选、嫁接到移栽定植整个过程,亲力亲为,为郭家庄大棚蔬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技术关键环节,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户疑难问题,从育苗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绿色防控等技术,进行详细讲解与演示。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操作受到了广大菜农们一致好评。

深化技术创新 探索蔬菜生产新模式

孙国军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和留得住”的科技理念,持续推动蔬菜优良品种、生产技术的引进与更迭。他先后引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2项、国内外蔬菜新品种30多种。近年来,他多次组织全县农业生产大户、蔬菜种植合作社到山东寿光、宜昌长阳、钟祥彭墩等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生产技术。2019年,他因地制宜引进宜昌长阳高山避雨栽培技术,在龙坪镇龙坪村建设高山避雨大棚进行西红柿避雨试点栽培。他坚持全程服务,这项技术在保康县实践获得成功。截止目前,全县新建高山避雨大棚面积已突破200余亩,每亩西红柿综合收益提升5000余元,有效降低了高山长期阴雨给蔬菜种植带来的不利影响,真正做到提质增效,为农民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孙国军从31年前农校毕业上班时一名默默无闻的年轻技术员,到如今成为全县知名蔬菜专家。他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诠释了基层科技农业者爱岗敬业的真谛。他在平凡中实干出彩,留下了最美基层农技人的身影。他也因此获得诸多荣誉,2014年获得“湖北省农业厅最美农技指导员”称号;2020年获得“创新创业创优”故事会三等奖;2021年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被评为“保康优秀人才”“身边时代先锋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