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工作者风采 > 正文

梁朝坚:压铸界的“中国精度”

时间:2025-06-04 14:50:14

梁朝坚,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襄阳美利信的检测室里,一台精密检测设备正以0.001毫米的精度扫描着某型号智驾控制器壳体。这是梁朝坚带领团队攻克的第157个智能车载铝合金压铸项目。作为从技术员成长起来的科技管理者,他用17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将产品做到20年无泄漏”的行业传奇。

攀登技术高峰的“双过硬”先锋

这位拥有1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始终践行“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双重标准。

2018年是他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同时入选襄阳智能制造专家库和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制定的3项国家标准填补行业空白。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影像+氦气检测技术”,将产品气密性合格率从92%

提升至100%,创造了产品使用20年无泄漏的行业新标杆。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让他连续5年蝉联“优秀管理干部”,带领企业斩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

缔造百项突破的科技领航者

在某型号5G基站的全球布局中,梁朝坚团队研发的基站壳体以0.12 毫米的壁厚控制精度,攻克了5G信号屏蔽难题。这项技术突破带动企业年产值增长2.3 亿元,产品覆盖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在智能汽车领域,他主持开发的充电模块将充电效率提升15%,电控系统减重12%,携手客户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近9年来,他主导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9项,其中“轻量化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获国家专项扶持资金2000万元。

构建技术壁垒的专利矩阵

“每项专利都是对抗技术卡脖子的武器。”梁朝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29本专利证书, 其中《嵌入翅片压铸防泄漏工艺》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5%,《喷粉工艺方法》让生产成本降低18%。他撰写的《铝合金薄壁件变形研究》被引用次数达127次,提出的“三点定位法”解决行业共性难题。在他的推动下,企业专利数量从2016年的7项激增至2025年的近100项,构建起覆盖压铸全流程的技术护城河。

锻造百人军团的人才导师

在襄阳美利信的“流动课堂”里,梁朝坚独创的“理论+产线” 培养模式已孵化出103名工艺工程师。32名弟子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 2 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他主导建立的湖北省铝合金压铸工程研究中心,每年开展技术培训20多场次,5 年来为企业输送高端技术人才37名。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研发团队,用青春热血攻克了汽车油底壳轻量化难题,使单件产品重量从3.2kg 降至2.1kg, 年节约铝材消耗1.1 吨。

从攻克5G通信壳体到领跑新能源汽车赛道,从培养百人技术团队到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梁朝坚用一组组硬核数据诠释着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如今,在人工智能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下,他带领团队向“AI压铸和AI调试”技术发起冲锋,这项创新工艺将再次改写中国压铸行业的技术版图。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上,梁朝坚展现了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他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每一份行业贡献,都在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梁朝坚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为襄阳美利信的发展、为襄阳经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