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工作者风采 > 正文

陈铭:技术创新驱动产教融合

时间:2025-05-30 17:31:57

陈铭,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近五年来,自动化学会的陈铭教授在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化、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社会影响力与行业认可度等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服务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期间,积极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1个(如龙行公务车NVH分析及改进:整车噪声源和振动源识别及指标量化研究,各种隔音降噪材料性能对比测试及减振降噪应用优化;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功能及场景的应用开发;新能源车自动驾驶解决优化方案;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驾驶区的盲区虚拟实景显示实现等);积极组织项目、平台申报,联合申报项目2个,共建平台2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2个;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0余人,为企业培训大约30人次。

其中典型的是带领学会成员进行电动巴士底盘优化技术研发。电动巴士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盘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传统电动巴士底盘存在设计不合理,导致车辆行驶稳定性差、乘坐舒适性低等,限制了电动巴士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陈铭教授带领团队深入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针对电动巴士底盘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整车噪声源和振动源识别及指标量化研究,对比测试各种隔音降噪材料性能,并优化减振降噪应用,解决了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并结合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功能及场景,开发了适合电动巴士的自动驾驶优化方案。同时,针对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确保车辆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热管理性能。

在学会的促使下,陈铭教授与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30万经费的“电动巴士底盘优化技术研发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前悬架的选型,设计了前悬架横向推力杆的布置,并通过布置和转向的运动校核,确定了适合的上纵下V结构悬架。最终,该项目顺利结题并实现了成果转化,显著提升了电动巴士的底盘性能,为城市公共交通提供了更优质、更安全的出行选择。通过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在电动巴士底盘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