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科普活动 > 正文

全国科普月里“菇”事多—— 南漳县科协带学生沉浸式玩转菌业科普

时间:2025-09-04 16:45:49

金秋九月,全国科普月活动热潮涌动。为点燃青少年对生物科学的探索热情,让食用菌种植知识从书本走向现实,9月4日,南漳县科协主席望圆圆带队走进南漳县裕农菌业科普教育基地,主持开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全国科普月重点宣传教育活动。8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通过“听讲座、探车间、动手实践、观展板”多元化体验,沉浸式叩开菌类世界的奇妙大门。

“大家平时吃的香菇、平菇,是长在土里还是木头上?它们的生长需要‘喝’多少水、‘晒’多久太阳?”活动伊始,基地科普讲堂内,一场趣味十足的食用菌科普讲座率先开讲。县科协特邀的农业技术专家,以学生们熟悉的常见菌类为切入点,围绕食用菌的分类特征、生长环境要求、丰富营养价值及科学种植原理,搭配生动的实物图片与田间案例,用接地气的语言层层拆解知识。从菌棒如何“诞生”、接种环节有哪些讲究,到温度湿度如何精准调控、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重点,专家的讲解既有科学深度,又充满生活趣味,不仅解答了学生们“蘑菇从哪里来”的疑惑,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菌类种植背后的科技力量。讲座中,学生们踊跃举手提问,“香菇为什么有的伞大有的伞小?”“培养基里都有哪些‘营养’?”……互动交流声此起彼伏,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

微信图片_20250905144059_356.jpg

理论知识学得扎实,实践探索更添乐趣。讲座结束后,在基地工作人员与科协干部的引导下,学生们有序走进香菇现代化生产车间。一踏入车间,自动化的菌棒培育流水线、恒温恒湿的标准化生长温室、规范有序的采摘分拣区便让大家眼前一亮。“这条生产线一天能培育多少菌棒?”“温室里的温度是怎么精准控制的?”学生们一边认真观察,一边围着工作人员追问。工作人员结合生产流程,细致讲解从菌棒制作、菌种接种,到菌丝培育、香菇成熟采摘的全链条环节,指着运转的设备介绍:“以前种香菇靠经验,现在靠科技,恒温设备能把温度控制在±1℃,大大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和品质。”直观的场景、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

微信图片_20250905144102_357.jpg

最让学生们兴奋的,莫过于动手分拣香菇环节。在分拣区,工作人员先示范讲解分拣标准:“大家要看香菇的大小、伞盖的完整度,还要剔除有虫眼、畸形的,把符合标准的分成不同等级。”听完讲解,学生们两人一组,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香菇,仔细比对、认真分类。一开始还有些生疏,随着操作熟练,分拣速度越来越快。“原来一颗合格的香菇要经过这么严格的筛选,种香菇的叔叔阿姨太辛苦了!”来自南漳县实验小学的学生李雨桐捧着分拣好的香菇感慨道。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学生们在亲手操作中不仅掌握了香菇分拣的基本技能,更在劳动中懂得了珍惜成果、尊重劳动的意义。

活动尾声,学生们来到科普大篷车旁,驻足观看车上展示的菌类科普展板。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了多种珍稀菌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详细介绍了食用菌的健康食用方式、烹饪搭配技巧,更阐释了菌业产业在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县科协工作人员逐一为学生们讲解展板内容,指着“菌菇+乡村振兴”的案例介绍:“咱们南漳的很多农户靠种香菇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让学生们进一步拓宽了科学视野,也更加了解菌类与人类生活、乡村发展的密切联系。

微信图片_20250905144055_355.jpg

此次科普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解锁了食用菌科普知识,更点燃了探索科学的热情。南漳县科协主席望圆圆表示,下一步,县科协将持续紧扣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聚焦青少年兴趣点与需求点,策划更多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普知识走进校园、深入基层,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科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