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科创力量 赋能区域发展—— 2025襄阳“隆中科创对”智享汇主场活动圆满举行
9月22日,由襄阳市科协主办的2025襄阳“隆中科创对”智享汇主场活动在襄阳华侨城云海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创新引领 科技赋能:助力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旨在通过高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推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徐卫林,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孙击翔,襄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伍义兵,以及来自国家及省级学会、科创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代表和科技工作者共180余人齐聚一堂,共谋创新发展新篇章。
开幕式:正式启动,多项成果集中发布
上午8时30分,活动在庄严热烈的气氛中开幕。市科协党组书记苏昊主持开幕式。
市科协主席金波首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发展历程,强调当前襄阳正处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他表示,“隆中科创对”智享汇是襄阳汇聚高端智力资源、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术繁荣和成果转化。
孙击翔在讲话中指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的重大使命,科技创新是核心支撑。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成效显著。他希望以“隆中科创对”为平台,进一步促进跨领域交流、产学研协同和未来产业培育,让更多科技成果在襄阳乃至湖北落地生根。
开幕式上,多项年度科技发展与人才成果集中发布。《2025襄阳科技学术发展报告》《2025襄阳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正式亮相。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案例、科技小院优秀案例获通报表扬,目前襄阳已建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47家、中国科协农技协科技小院1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活动现场为襄阳市第二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作者代表颁奖,揭晓了第七届"科创先锋队·创新追梦人"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并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授牌。在签约环节,襄阳市科协与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国家级、省级学会和科创平台完成战略合作签约。
最后,伍义兵郑重宣布2025襄阳“隆中科创对”智享汇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学术报告:院士领衔,共话空天科技与材料创新
学术报告环节,四位顶尖专家学者奉献了精彩的前沿报告。
焦宗夏院士作了《低空飞行器关键技术分析》的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低空飞行器设计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徐卫林院士以《高性能纤维与纺织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为题,系统阐释了推动航空航天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纺织行业的“智能纺织”“功能纺织”转型方向和创新应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建红以《国产民用大飞机发展现状与前景》为题,分析了当前国产大飞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张青斌分享了《物伞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成果,聚焦动力学与控制关键技术,梳理了该领域核心难题、技术突破与未来方向。
四位专家的报告聚焦空天科技与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前沿,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也为襄阳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技术对接:聚焦产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当日下午,与会院士专家及省、市科协领导一行前往中国航空救生试验基地参观调研,开展产业技术对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进一步促进了高端智力资源与襄阳本地航空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系列活动:全面铺开,构建科创生态新体系
主场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2025襄阳“隆中科创对”智享汇系列活动的全面启动。活动共设立七大板块、27场学术交流与科创活动,内容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通过主场活动与分会场联动、学术交流与产业服务并重、内部挖掘与外部引进结合的方式,着力构建集学术引领、人才聚集、成果转化、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2025“隆中科创对”智享汇,不仅为全市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更搭建了一个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高能级平台,必将为襄阳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