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首个全国科普月2800余场活动为民打造精彩纷呈“科普盛宴”
今年9月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科普月。9月1日-30日,襄阳市科协紧紧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立足襄阳发展实际,聚焦五大重点人群,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精心策划系列化、品牌化科普活动,全力营造浓厚科普氛围,点燃全民科学热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让科普月声名远扬,科普惠民深入人心。
8月20日,襄阳市科普月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协调会,扎实推进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
一是谋定后动,做实科普月。将科普月活动作为年度科普工作的重心,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普及部及相关部室、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科协科普月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活动开展。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部署科普月期间各类活动,明确活动主题、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结合襄阳实际情况,制定《襄阳市科协关于广泛开展首个襄阳市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通知》,对全市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推动科普活动深入基层、服务民生。为全面启动科普月,拉开活动帷幕,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精心谋划制定《2025年襄阳市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方案》,确保了主场活动高规格、高水平、有特色、有实效。
8月31日,襄阳市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襄阳基地成功举办
襄阳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点燃科学热情
二是上下联动,做响科普月。统筹全市9个县市区科协,上下齐心、共同联动,先后成功举办襄阳市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樊城区科协、襄城区科协、南漳县科协、宜城市科协、谷城县科协、保康县科协等9个县市区主场活动10场,打造多领域行动、各区县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各地通过科技知识宣传、科普文艺节目展演、科技成果展示、科普体验互动等给广大市民群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9月11日,南漳县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在南漳县文化中心举行
湖北文理学院的“湖北省科普大使”杨正波教授带来“看得见的声音”科普实验秀,引起孩子们的阵阵惊呼
三是左右协动,做亮科普月。携手襄阳市住新局和襄阳市城管执法委,创新屏媒宣传模式,让屏媒之光闪耀科普之约,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襄阳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打造科技强市奠定坚实基础。8月31日和9月4日在晚上8点钟的汉江夜景播放半小时灯光秀,卧龙大桥、九街十八巷等现代地标闪耀科普之光,与烟草大厦、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楼等建筑共同绘制出一幅绵延汉江的科普立体画卷;8月31日—9月8日在长虹路和春园路户外大屏连续播放全国科普月、襄约学科学logo及“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科普惠民生,创新促发展”“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素质”主题标语,让科普月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9月19日,襄阳市《党风政风热线》邀请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胥国成等围绕《让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点燃全民科学热情》这一主题与全市听众一起交流;通过主持人问答、回答群众科普关切等方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修改科普日为科普月的背景意义、首个科普月的整体安排,科普月重点活动、亮点特色,市科技馆活动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和重点介绍,提升了科普月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受众达12万多人次。
8月31日晚上,襄阳汉江夜景播放科普月灯光秀
科普大篷车活动现场
四是社会涌动,做活科普月。广泛依托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学校、社区、学会、企业科协等各类主载体、主阵地,积极采取“科普+”和科普体验、科普研学等多种形式,借助科普达人、科普大使、科技志愿者等,全力推进科普工作,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专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襄阳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月活动2863场,受众500多万人次。今年这个首届全国科普月,气氛热烈、气势空前、气场强大,形成了“人人皆是科普之人,处处皆是科普之所”的大好态势和良好开局。
荆楚科普大讲堂讲座现场
荆楚科普大讲堂讲座现场
襄阳市农技协联合会开展多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羊肚菌种植技术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