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科技馆2025年“酷学酷玩”暑期公益课堂圆满结课
7月19日,襄阳市科技馆2025年暑期“酷学酷玩”暑期公益课堂圆满落幕。本次课堂自7月14日启动,共开设奇趣天文课堂、机器人创客营、Scratch创意编程小课堂、电子制作小课堂、陶艺小课堂、航模飞行训练营、奇妙科学实验室七大主题课程,以“零距离触摸前沿科技、沉浸式体验创造乐趣”为核心理念,为青少年开启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盛夏奇旅。
奇趣天文课堂:探索宇宙奥秘
在天文工作室,孩子们通过互动展品学习恒星、行星、星座等知识,并亲手制作月球车了解探月的奥秘。授课教师结合我国航天成就,宣讲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感人事迹和航天精神,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奇趣天文课堂
机器人创客营:开启人工智能探索之门
在机器人工作室里,一块块积木在孩子们指尖跃动,变身为遥控战车、电子狗机器人、风扇机器人、皮筋枪等多个拼搭造型。从结构搭建到卡片编程启蒙,孩子们亲手赋予机器“生命”,人工智能的神奇大门在趣味实践中悄然开启。
机器人创客营
Scratch创意编程小课堂:零基础玩转编程
在3D打印工作室里,无需复杂代码,拖拽之间,一个个独特的动画故事、互动游戏在屏幕上诞生。逻辑思维与创造力在代码世界中碰撞火花,小小创客们化身为“小小程序员”,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现实。
创意编程小课堂
电子制作小课堂:在电路世界点亮创意火花
焊枪点亮心形流水灯,导线连接出旋转时钟的奥秘。电子百拼让电路原理在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中变得可知可感。通过8课时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完成了2件电子作品,更习得了电路设计基础能力,逻辑思维、创新创造意识和工程实践素养都得到了锻炼。
学习电子百拼
陶艺小课堂:“小小工匠”的指尖艺术创造力
泥土在掌心旋转,塑形、拉坯、捏塑、彩绘……孩子们在与泥土的“对话”中培养自己的耐心与专注,并将个性烙印于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与泥土“对话”中激发想象、表达自我,感受和传承工匠精神。
陶艺小课堂
航模飞行训练营:让梦想翱翔蓝天
操控杆在握,无人机划破长空。从模拟训练到实战竞速,从手动操控到自主编程飞行,孩子们在速度与精度的挑战中锻炼手眼脑协调,空间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航模飞行训练营
奇妙科学实验室:让物理原理“活”起来
感受火箭发射的力量,透镜捕捉光的路径,密度实验揭示浮沉玄机——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揭开声、光、力、热的神秘面纱,抽象的物理原理化作触手可及的惊奇体验,为科学探索埋下兴趣的基石。
光与烟雾下的浪漫星空
结课之际,孩子们捧着自己作品,脸上洋溢着创造的喜悦与自信。一位参与天文课堂的学生兴奋地说:“原来北斗七星是这样指引方向的!我以后也想飞向太空,像杨叔叔那样!”另一名电子制作小课堂的学员则骄傲地展示了她的心形流水灯:“看,每一颗LED灯都是我亲手焊亮的!”
学员和焊接作品--心形灯合影
“酷学酷玩”暑期公益课堂作为市科技馆品牌特色科普活动,始终践行公益科学教育理念,旨在突破资源壁垒,让优质的科学与艺术教育惠及更广泛青少年群体。今后,襄阳市科技馆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通过项目实践、游戏互动和成果创作,在快乐学习中培育未来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