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运:与“振动”较量的工匠
赵宝运,襄阳航泰动力机器厂技术与科研部转子冷部件系统工程师。2024年,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参与多型号新装备能力建设的同时,在攻克阿依某型发动机振动故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被工厂评为“九大工程技术锻造工程先进个人”“工厂劳动模范”。
振动故障是航空发动机维修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故障,在阿依某型发动机修理过程中振动故障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发动机交付。为保障发动机顺利交付,排除该型发动机振动故障,装配验证团队“临危受命”,自2024年9月起,针对该型发动机振动故障,开展振动故障排故工作。赵宝运作为团队的牵头人员,与团队成员一起,通过查阅大修手册、相关图纸等上层文件,了解发动机结构特点。通过紧盯压气机转子、涡轮转子、平衡、同轴度、拉紧螺栓选配等重点工序并明确关键控制点,取得了该型发动机振动故障控制的重大突破。
赵宝运针对发动机的故障特点,总结出“望闻问切”四步走的方法,“望”指查看发动机的“体检表”—卷宗、试车记录等修理文件,并仔细核对图纸,查明各个零部件结构、配合和装配关系,根据每台发动机修理数据的不同,寻找影响该台发动机振动的关键数据,确定排故方向。
“闻”指检查发动机的“身体”—各零部件。发动机振动故障的发生会在发动机零部件上留下“痕迹”,转静子碰磨会在配合面留下划痕,转子装配质量不高会反馈在各盘、隔圈的跳动上,拉紧螺栓配合不好,在组合着色检查下会直接显现。大胆求证,仔细测量检查发动机试车后各零部件状态,寻找异常的工作痕迹、磨损等情况,有效提升振动排故精度。
“问”指与操作者这一发动机修理的“主刀”进行交流,解决因“人”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在与操作者的交流过程中,说明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讲明其功能作用,理清其连接顺序,让操作者明白手中的零部件要如何修,修到什么程度。同时引发操作者自主思考,对现有的修理操作过程不断的迭代优化,提高修理质量。
“切”指排故信息收纳并总结的过程,根据排故过程收集的信息,制定修理方案。不断收集,不断验证,不断完善,最终制定最优措施。
按照总结出的排故方法,赵宝运与操作者同修理,同装配,对发动机结构和振动机理进行分析,改进操作方式,优化修理方法,加严过程管控,解决压气机转子内圈压装浮动装置下端面压装间隙异常, 不能实现浮动调整的情况;解决压气机转子平衡后端施工圈与压气机后轴接触异常的情况;针对高压涡轮长拉紧螺栓与压气机后轴配合问题,增加制定长拉紧螺栓预装检查控制要求等。针对轴系、压气机、涡轮、燃烧室、导向器、同轴度、轴承等影响发动机振动故障的关键环节总结出 23 条发动机的振动控制措施,落实到排故过程中,使发动机振动值明显降低,发动机试车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赵宝运常说:“问题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科学的精神,清晰的逻辑,钻研的劲头,站在产品前兢兢业业,不断探索,掌握故障机理,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