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工作者动态 > 正文

李爽:学以致用创新引领 燃烧青春奉献航天

时间:2021-12-06 14:33:46


李爽,男,汉族,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一室副主任。曾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工作先进个人,襄阳市青年岗位能手、“向上向善好青年”、航天四院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航天科技四院第八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襄阳市高新区“521人才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等荣誉。

作为我国固体推进剂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李爽立志“燃烧青春”报效航天。

他胆大心细,勇于担当,长年与高燃速推进剂这一最危险的“猛虎”打交道,研制出我国最高燃速推进剂配方,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先进战术武器系统;他学以致用、甘坐冷板凳,解决了推进剂中两种剧毒、致癌关键原材料的替代问题,有力保证了型号研制进度,新材料成功应用于3个国家重点战略型号中,正在开展在新一代“神舟”飞船逃逸塔中的应用验证,为航天员的生命保驾护航。他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研制出可用于航母上的某推进剂,显著拓展了应用范围,提升了推进剂的综合性能。他继承航天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燃烧激情”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勤奋好学,快速成长

非军工院校毕业的他,刚参加工作时对固体推进剂知识一无所知,于是便一头扎进书海里,经过半年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笔记记了三大本,对固体推进剂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经常跳出框框,琢磨如何改进、提高现有的推进剂。他凭借其扎实的有机合成功底、对分子结构的敏感性及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对项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项目的任务总要求很快获得通过。

之后,李爽便马不停蹄的开始项目建议书的编写。由于该项目是四十二所的第一个“一条龙”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连续四个多月,李爽与其他两位项目组成员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晚上加班到11点是常态。在答辩的最后7天,每天最多只睡三、四个小时,最终编写出的材料足有上千页。答辩期间,大家为方便交流都集中在一个房间里,按照分工编写材料和回答专家提问,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或床边休息会,醒了再接着干。

学以致用,为国“铸剑”

两种剧毒、致癌原材料已经成功应用了几十年,要在短期内完成替代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这项工作成为李爽参加工作后啃的第一块“硬骨头”。而偏偏合作单位一直提供不出合适的防老剂样品,面对困境,李爽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自己所学,查遍相关资料,深挖机理,从头学习物质的毒性、毒理,自己设计、合成、筛选出了一种各项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的低毒防老剂。该防老剂不仅低毒绿色,其老化性能甚至超过了原防老剂。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该防老剂被快速应用于某国家重点型号中,多次飞行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有力保证了型号研制进度,缓解了燃眉之急,为国家国防事业再添一“利剑”。鉴于新配方的良好性能,该新型防老剂继续推广应用于其他两个国家重点战略型号中,均成功装备部队。

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作为所内创新工作的排头兵,很多新奇的想法开始在摸索和稳扎稳打地实践中慢慢成为现实。“开展研究的目的一定要瞄准前沿瞄准应用”,这一理念深深扎根于李爽的脑海中。随着我国航母的建立,对舰载机的装备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李爽研制的推进剂由于其自身的性能特点,早早被专家们排除在队伍之外。

为了拓展应用领域,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又落在李爽的肩上。查文献、找材料、消化吸收前人成果,在大多数人不看好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前进。从基础原理出发,打破常规思维,大胆使用新材料,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攻关,上百次、四种方案的持续探索,改进配方首次通过最困难的某试验考核,推进剂的某特殊性能相比基础配方大幅提升。这一结果打破了很多人的常规认知,但团队并未停歇,为了实用化目标,团队开启了新一轮的冲锋。

 “长五升空”、“天问问天”, “长十一”的一箭双星,连续的发射成功让李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因为,点燃长征五号“第一把火”的消氢装置及一二级发动机分离的正推火箭推进剂、“长征十一号”全固体火箭的推进剂动力源均是由李爽带领的研究室团队研制。

这就是他,一个“倔强”的科研工作者,他继承航天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燃烧激情”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